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基础信息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zuò shōu yú wēng zhī lì
注音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ㄓㄥ,ㄗㄨㄛˋ ㄕㄡ ㄩˊ ㄨㄥ ㄓ ㄌ一ˋ
感情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近义词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自暴自弃(意思解释)
- 浪迹江湖(意思解释)
- 隔靴搔痒(意思解释)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解释)
- 多多益善(意思解释)
- 长江后浪推前浪(意思解释)
- 七搭八扯(意思解释)
- 余波未平(意思解释)
- 志满意得(意思解释)
- 一塌糊涂(意思解释)
- 大惑不解(意思解释)
- 二八佳人(意思解释)
- 高步阔视(意思解释)
- 肝胆过人(意思解释)
- 目不转睛(意思解释)
- 贫贱不能移(意思解释)
- 稳操胜券(意思解释)
- 鱼死网破(意思解释)
- 正人君子(意思解释)
- 有目共睹(意思解释)
- 海水不可斗量(意思解释)
- 死对头(意思解释)
- 共商国是(意思解释)
- 便还就孤(意思解释)
- 纵横天下(意思解释)
- 读书种子(意思解释)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释)
- 清风劲节(意思解释)
※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的意思解释、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金不换 | 即使用金子来也不换,形容极为可贵。 |
| 易放难收 | 话说出去容易,收回来就难了。 |
| 俯拾即是 | 俯:低头;弯腰;即:就。一弯腰就可捡得;到处都是。形容为数很多;极容易得到。 |
| 老实巴交 | 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
| 讴功颂德 | 讴:歌颂,赞美。指赞美功绩,歌颂恩德。 |
| 死要面子 | 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 |
| 如履薄冰 |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
| 扫地出门 |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 |
| 过五关,斩六将 |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
| 势力之交 | 势:权势;交:交往。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指趋炎附势的朋友。 |
| 鉴影度形 | 观察揣度人的形迹。 |
| 逸游自恣 | 逸:安闲;自恣:放纵自己。安闲自在地漫游,任意放纵自己。 |
| 心里有鬼 |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 |
| 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 拂袖而去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
| 功成名就 |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 庖丁解牛 |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
| 官僚主义 |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 挖空心思 | 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
| 国泰民安 |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 心烦意乱 |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
| 打情卖笑 |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 超然绝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
| 了如指掌 |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
| 过门不入 |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
| 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