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逃之薮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出处《尚书 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是他省但防偷漏之途,而粤东兼有逋逃之薮。”
基础信息
拼音bū táo zhī sǒu
注音ㄅㄨ ㄊㄠˊ ㄓ ㄙㄡˇ
繁体逋逃之藪
感情逋逃之薮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避难所。
谜语避难所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木本水源(意思解释)
- 畏缩不前(意思解释)
- 反哺之私(意思解释)
- 防患于未然(意思解释)
- 旧地重游(意思解释)
- 喟然长叹(意思解释)
- 天昏地暗(意思解释)
- 结驷连骑(意思解释)
- 安眉带眼(意思解释)
- 纷乱如麻(意思解释)
- 折臂三公(意思解释)
- 前脚后脚(意思解释)
- 气象万千(意思解释)
- 雨散风流(意思解释)
- 青云直上(意思解释)
- 恶醉强酒(意思解释)
- 一窍不通(意思解释)
- 天下第一(意思解释)
- 受益匪浅(意思解释)
- 身败名裂(意思解释)
- 耳聪目明(意思解释)
- 家常便饭(意思解释)
- 土生土长(意思解释)
- 争分夺秒(意思解释)
- 挥戈反日(意思解释)
- 经国之才(意思解释)
- 倒悬之急(意思解释)
-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意思解释)
※ 逋逃之薮的意思解释、逋逃之薮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从俗浮沉 |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
| 快马加鞭 |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
| 一时一刻 | 指非常短暂的时间。 |
| 鉴影度形 | 观察揣度人的形迹。 |
| 山雨欲来风满楼 |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 香销玉沉 | 香、玉:美女;销:通“消”,消失。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
| 寸步不离 |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
| 疙里疙瘩 | 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
| 旁征博引 |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
| 肝胆过人 | 胆量超过一般人。比喻有勇气,有血性。 |
| 目不转睛 |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
| 溢于言表 |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
| 诈奸不及 | 犹言十分奸诈。 |
| 民不畏死 |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
| 己溺己饥 |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
| 俭以养德 |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
| 风和日丽 |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
| 狭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
|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 美人迟暮 |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 忙不择价 |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 |
| 短寿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
| 天网恢恢 |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 |
| 热气腾腾 |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
| 轻重缓急 |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
| 惴惴不安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 伸手不见五指 |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