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膏剩馥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残:剩余;膏:油脂;馥:香气。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
出处《新唐书 杜甫传赞》:“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例子清·吴伟业《画中九友歌》:“至尊含笑黄金投,残膏剩馥鸡林求。”
基础信息
拼音cán gāo shèng fù
注音ㄘㄢˊ ㄍㄠ ㄕㄥˋ ㄈㄨˋ
繁体殘膏剩馥
感情残膏剩馥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
近义词余膏剩馥
英语the lasting fragrance of a broken greas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祖功宗德(意思解释)
- 星霜屡移(意思解释)
- 体恤入微(意思解释)
- 章甫荐履(意思解释)
- 习非成是(意思解释)
- 金光闪闪(意思解释)
- 天涯海角(意思解释)
- 乐道好古(意思解释)
- 止沸益薪(意思解释)
- 抛砖引玉(意思解释)
- 饮水思源(意思解释)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释)
-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意思解释)
- 大千世界(意思解释)
- 巧上加巧(意思解释)
- 火烛银花(意思解释)
- 逆来顺受(意思解释)
- 俭以养德(意思解释)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释)
- 断香零玉(意思解释)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释)
- 饭囊酒瓮(意思解释)
- 聪明反被聪明误(意思解释)
- 知往鉴今(意思解释)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意思解释)
- 乐以忘忧(意思解释)
- 奋起直追(意思解释)
- 图穷匕见(意思解释)
※ 残膏剩馥的意思解释、残膏剩馥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因材施教 |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 |
嘘寒问暖 | 问冷问热;口可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非常关心。嘘:缓缓吹气。 |
不辱使命 | 辱:辜负,玷辱。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
背腹受敌 |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
发综指示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
陌路相逢 | 与陌生人相遇在一起。 |
骨肉离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
说一不二 | 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 |
进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成竹在胸 |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
止于至善 |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诈奸不及 | 犹言十分奸诈。 |
偶一为之 |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
讨价还价 | 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异宝奇珍 | 珍异难得的宝物。 |
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东施效颦 |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稳如泰山 |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
地丑德齐 |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
雷大雨小 |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
诸如此类 |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指与上述同类的。诸:一些;许多;如:像。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
避俗趋新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