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之势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出处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例子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基础信息
拼音dǐng zú zhī shì
注音ㄉ一ㄥˇ ㄗㄨˊ ㄓ ㄕˋ
繁体鼎足之勢
感情鼎足之势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三方面相持。
近义词鼎足而立
英语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俄语противостояние трёх сил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明若观火(意思解释)
- 支支吾吾(意思解释)
- 旁若无人(意思解释)
- 蠢蠢欲动(意思解释)
- 如法炮制(意思解释)
- 不翼而飞(意思解释)
- 供不应求(意思解释)
- 弟子孩儿(意思解释)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释)
- 百步穿杨(意思解释)
- 婆婆妈妈(意思解释)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释)
- 满园春色(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释)
- 身败名裂(意思解释)
- 善善恶恶(意思解释)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释)
- 臭名昭著(意思解释)
- 汲汲顾影(意思解释)
- 不宁唯是(意思解释)
- 偶语弃市(意思解释)
- 草满囹圄(意思解释)
- 刮目相看(意思解释)
- 无穷无尽(意思解释)
- 亡魂失魄(意思解释)
- 大势所趋(意思解释)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意思解释)
※ 鼎足之势的意思解释、鼎足之势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闻声相思 |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
| 全科人儿 | 指父母、配偶、子女都健在的人。 |
| 食不充口 | 见“食不餬口”。 |
| 鼠凭社贵 | 老鼠把窝做在土地庙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坏人仗势欺人。 |
| 阿世取容 | 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别人的欢心。迎合世俗,取悦于人。 |
| 如臂使指 | 好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调动得心应手。 |
| 无时无刻 | 时、刻:时间;时候。没有一时一刻。 |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 旁征博引 |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
| 仁义道德 |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 抛砖引玉 |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
| 苦口之药 |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
| 缠绵悱恻 |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
| 鬼鬼祟祟 |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 黄雀衔环 |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
| 狭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
| 众建贤才 | 建:建树;贤才:优秀的人才。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 |
| 异宝奇珍 | 珍异难得的宝物。 |
| 道山学海 |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
| 龙争虎斗 |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
| 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 贤母良妻 | 见“贤妻良母”。 |
| 学而优则仕 |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
| 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 顾景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 运筹帷幄 |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
| 坐怀不乱 |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