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党比周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 魏 王肃曰:“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例子三国 魏 曹操《整齐风俗令》:“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
基础信息
拼音ē dǎng bǐ zhōu
注音ㄜ ㄉㄤˇ ㄅ一ˇ ㄓㄡ
繁体阿黨比周
感情阿党比周是贬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相互勾结,结党营私。
近义词结党营私、朋党比周
反义词两袖清风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语重情深(意思解释)
- 不可多得(意思解释)
- 谨小慎微(意思解释)
- 残花败柳(意思解释)
- 自力更生(意思解释)
- 穷家富路(意思解释)
- 笃近举远(意思解释)
- 蹑手蹑脚(意思解释)
- 神采奕奕(意思解释)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释)
- 粗服乱头(意思解释)
- 漫不经心(意思解释)
- 国泰民安(意思解释)
- 生拉硬扯(意思解释)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释)
- 结缨伏剑(意思解释)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释)
- 纵横天下(意思解释)
- 之子于归(意思解释)
- 各行其是(意思解释)
- 信口开河(意思解释)
- 通时合变(意思解释)
- 不合时宜(意思解释)
- 驾轻就熟(意思解释)
- 黄钟毁弃(意思解释)
- 诸如此类(意思解释)
- 如火如荼(意思解释)
- 浅见薄识(意思解释)
※ 阿党比周的意思解释、阿党比周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催人泪下 |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
| 自力更生 |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更生:重新获得生命。 |
| 一时一刻 | 指非常短暂的时间。 |
| 晓以大义 |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
| 处实效功 | 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
| 兢兢战战 |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畏惧的样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
| 沤沫槿艳 |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
| 互通有无 |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
| 螓首蛾眉 |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 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 心烦意乱 |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
| 遗世绝俗 |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
|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 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 平地一声雷 |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
| 横七竖八 |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
| 短寿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
| 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 妙语连珠 | 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
| 洗耳恭听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 虑周藻密 |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 望尘靡及 | 见“望尘莫及”。 |
| 天下为一 | 一:统一。指国家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