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公克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出处《东观汉记·周泽传》:“[泽]为渑池令,奉公克己。”
基础信息
拼音fèng gōng kè jǐ
注音ㄈㄥˋ ㄍㄨㄥ ㄎㄜˋ ㄐ一ˇ
繁体奉公剋己
感情奉公克己是褒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一心为公。
近义词克己奉公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武不善作(意思解释)
- 出师无名(意思解释)
- 取长补短(意思解释)
- 一塌糊涂(意思解释)
- 浪费笔墨(意思解释)
- 生龙活虎(意思解释)
- 天涯海角(意思解释)
- 明知故问(意思解释)
- 动荡不定(意思解释)
- 仰屋著书(意思解释)
- 废书而叹(意思解释)
- 角巾素服(意思解释)
- 作乱犯上(意思解释)
- 粗制滥造(意思解释)
- 指手划脚(意思解释)
- 共商国是(意思解释)
- 香火姻缘(意思解释)
- 目无全牛(意思解释)
- 离奇古怪(意思解释)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释)
- 身败名裂(意思解释)
- 金口木舌(意思解释)
- 天网恢恢(意思解释)
- 刚愎自用(意思解释)
- 忘乎所以(意思解释)
- 为虎作伥(意思解释)
- 举目无亲(意思解释)
- 群山四应(意思解释)
※ 奉公克己的意思解释、奉公克己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急中生智 | 智:智谋;对策。在紧急中猛然想出了应付的好办法。 |
| 含辛茹苦 | 茹:吃;辛:苦。形容备受艰难;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
| 大名鼎鼎 | 鼎鼎:声威盛大的样子。 |
| 万众一心 |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
| 讴功颂德 | 讴:歌颂,赞美。指赞美功绩,歌颂恩德。 |
| 荒淫无耻 | 荒淫:贪酒好色。生活糜烂;不知羞耻。 |
| 四书五经 |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
| 德容言功 | 见“德言容功”。 |
| 年少无知 | 年纪小,不懂事。 |
| 旁征博引 |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
| 喔咿儒睨 | 儒睨:强笑的样子。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
| 止于至善 |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 通都大邑 |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
| 扬威耀武 | 见“扬威曜武”。 |
| 永垂不朽 |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 |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 赴汤蹈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 半夜三更 |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
| 家无儋石 |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
| 将夺固与 |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 稳如泰山 |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 踵武前贤 |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
| 偶语弃市 |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
| 惴惴不安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