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唱臣和的成语故事


君唱臣和

拼音jūn chàng chén hè

基本解释唱:歌唱,吟咏;和:应和。形容臣子紧紧遵循君主的旨意办事。

出处《晏子外编》:“君唱臣和,教之隆也。”


暂未找到成语君唱臣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君唱臣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孤身只影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形神不全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河鱼腹疾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止沸益薪 明·李贽《为黄安二上人书》之三:“对高洁人谈高洁,已为止沸益薪,况高洁十倍哉!”
土木形骸 《晋书 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民不畏死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酒后茶余 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从别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乡--的例子推想起来,当时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没有什么意见,若干人当作酒后茶余的谈助的罢。”
徇私舞弊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舞弊,克减酒肉。”
断香零玉 清·洪昇《长生殿·尸解》:“这是我断香零玉沉埋处,好结果一场厮耨,空落得薄命留。”
风急浪高 《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