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无此理的成语故事


断无此理

拼音duàn wú cǐ lǐ

基本解释断:绝对,一定。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一个少年妇女,独自在外,又无同伴,靠卖诗文过日子,恐怕世上断无此理。”


暂未找到成语断无此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断无此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亭亭玉立 《北齐书 徐之才传》:“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
假公济私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旦夕之间 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付之一炬 唐 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一拥而上 钱钟书《围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
直截了当 清 李汝珍《镜花缘》:“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一文不名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兢兢战战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
姹紫嫣红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不得而知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