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裘负薪的成语故事

拼音pī qiú fù xīn
基本解释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出处东汉·王充《论衡·书虚》:“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披裘负薪的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最小的儿子延陵季子姬札经常出使各国,见识广博,名气很大。他出使齐国时在路边发现一块金子,叫路边砍柴人去拣。没想砍柴人说我五月天还披着皮袄,背柴禾,像那种拣金子的人吗?延陵季子感到遇到高人而非常惭愧。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披裘负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目迷五色 | 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
| 低声下气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
| 圆颅方趾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精神训》:“故头之圆也像天,足之方也像地。” |
| 脆而不坚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
| 皆大欢喜 | 《金刚经 应化非真分》:“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 齐头并进 | 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
| 众喣山动 | 明 李东阳《余肃敏公传》:“役未及兴,而众喣山动。” |
| 前瞻后顾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远,夜行不休,前瞻后顾,无所栖归,不亦太可怜乎!” |
| 气充志骄 |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