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逢春的成语故事


枯木逢春

拼音kū mù féng chūn

基本解释枯:枯萎;木:树木;逢:遇上。枯树遇上春天又有了生机。比喻经历挫折又获得生机。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卷二十三 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枯木逢春的典故

梁武帝时,谏议大夫韦恕被贬为驷马监的判院。一天梁武帝的“照殿玉狮子”跑了,韦恕的手下沿着雪上的马蹄印找到张果老的瓜园,韦恕带全家去拜谢张果老。张果老看上韦恕的18岁的女儿,韦恕顺从天意将女儿嫁给80多岁的张果老。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枯木逢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逴俗绝物 清·周亮工《书影》第五卷:“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
从俗就简 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不二法门 《维摩诘经 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阿世取容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乐道好古 《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体者,砥节厉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寸步不离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学而时习之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和风细雨 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疙里疙瘩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五回:“滋着一脸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丝绦,疙里疙瘩,光着两只脚,拖一双破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