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有足无的成语故事


移有足无

拼音yí yǒu zú wú

基本解释指用多余的部分弥补不足的部分。

出处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 谘目三》:“运动四国,权衡万货,平准其价,移有足无,然后天下之务举矣。”


暂未找到成语移有足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移有足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轨同风 《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忧喜交集
故家乔木 《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这灯,我县里没不第二副。’”
晓以大义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笃近举远 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年少无知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
因噎废食 汉 刘向《说苑》:“一噎之故,绝谷不食。”
之死靡二 《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色中饿鬼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风俗人情 唐 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