忤逆不孝的成语故事

拼音wǔ nì bù xiào
基本解释忤逆:不顺从。不服从和孝敬父母。
出处老舍《二马》第四段:“谁叫上鬼子国来呢!在鬼子国没地方去告忤逆不孝!忍着吧!”
暂未找到成语忤逆不孝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忤逆不孝)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默不做声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刘峰默不做声,顺着梯子下了几阶,又回身关好柜底板。” |
| 枝对叶比 | 唐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坏也,俪偶章句,使枝对叶比,以八病四声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
| 凤毛麟角 |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
| 慌里慌张 | 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
| 庖丁解牛 |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
| 倦鸟知还 | 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
| 主明臣直 | 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上篇:“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也。” |
| 户告人晓 | 西汉 刘向《列女传 梁节姑姊》:“梁国岂可户告人晓也?被不义之名,何面目以见兄弟国人哉!” |
| 互通有无 | 唐 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
| 孝子贤孙 | 元 刘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贤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