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不咎的成语故事

拼音jì wǎng bù jiù
基本解释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既往不咎的典故
春秋时期,鲁哀公问孔子的弟子宰我用什么树木制作土地神神主,宰我回答夏朝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栗木就是让人害怕。孔子听到这种回答十分不满,责备宰我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既往不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起兵动众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敷传》:“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 |
| 满山遍野 |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他坐镇延安,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 |
| 心直口快 |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
| 算尽锱铢 | 清·昭梿《啸亭杂录·吴利府》:“尝牟利于主算者,主算者算尽锱铢,其父犹以为未足。” |
| 取而代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 喔咿儒睨 | 战国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 |
| 通都大邑 |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
| 稳操胜券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传》:“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 |
| 色中饿鬼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
| 敷衍了事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不但上宪跟前兄弟无以交代,就连着老哥们也不好看,好像我们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