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的成语故事


不愤不启

拼音bù fèn bù qǐ

基本解释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暂未找到成语不愤不启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愤不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自暴自弃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春风化雨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放牛归马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骄生惯养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物志 江苏 吴县之奇俗》:“富贵家之小孩,骄生惯养,大半身体柔弱,时膺疾病。”
用智铺谋 明·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韩元帅率领军卒,驱将校用智铺谋。”
人才济济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体恤入微 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必须明白透澈,体恤入微。”
河鱼腹疾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今来古往 唐·崔珏《道林寺》诗:“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