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鞍下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从马上迅速下来。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1回:“良久,见一员小将,白袍银铠,滚鞍下马。”
例子鲁迅《出关》:“关官一冲向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
基础信息
拼音gǔn ān xià mǎ
注音ㄍㄨㄣˇ ㄢ ㄒ一ㄚˋ ㄇㄚˇ
繁体滚鞍下馬
感情滚鞍下马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指下马。
反义词快马加鞭
英语alight from one's hors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举棋若定(意思解释)
- 捻神捻鬼(意思解释)
- 旁若无人(意思解释)
- 形影相顾(意思解释)
- 陌路相逢(意思解释)
- 南辕北辙(意思解释)
- 回光反照(意思解释)
- 漏洞百出(意思解释)
- 白日见鬼(意思解释)
- 不三不四(意思解释)
- 喔咿儒睨(意思解释)
- 东扶西倒(意思解释)
- 目不斜视(意思解释)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释)
- 休戚是同(意思解释)
- 时不我待(意思解释)
- 凤协鸾和(意思解释)
- 如痴如醉(意思解释)
- 白草黄云(意思解释)
- 尽诚竭节(意思解释)
- 稳如泰山(意思解释)
- 意料之外(意思解释)
- 当头棒喝(意思解释)
- 如火如荼(意思解释)
- 困兽犹斗(意思解释)
- 聪明伶俐(意思解释)
- 甘拜下风(意思解释)
- 惊心悼胆(意思解释)
※ 滚鞍下马的意思解释、滚鞍下马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不动声色 |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
| 书通二酉 |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
| 黄台之瓜 |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 杀鸡取卵 |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
| 今来古往 | 犹古往今来。 |
| 必由之路 |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
| 庖丁解牛 |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
| 吃不了兜着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
| 倦鸟知还 |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
| 败俗伤风 |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
| 光前裕后 | 光前:光兴前业;裕后:恩泽流传及子孙。指增光前代;造福后人。形容功绩显著。 |
| 室徒四壁 |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
| 狭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
| 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 通俗易懂 |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
| 目无全牛 |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
| 散带衡门 |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
| 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 切树倒根 | 比喻彻底。 |
| 会少离多 |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
| 形影相随 |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 薪尽火灭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
| 冒失鬼 | 言语、举动鲁莽、轻率的人。 |
| 金玉满堂 | 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
| 聪明伶俐 | 伶俐:灵活。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记忆力和理解力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