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大愿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弘:大;誓:诺言。很大的决心和愿望。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2回:“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
基础信息
拼音hóng shì dà yuàn
注音ㄏㄨㄥˊ ㄕˋ ㄉㄚˋ ㄩㄢˋ
感情弘誓大愿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决心。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意思解释)
- 风言影语(意思解释)
- 疾如旋踵(意思解释)
- 悬而未决(意思解释)
- 莫衷一是(意思解释)
- 章甫荐履(意思解释)
- 令人神往(意思解释)
- 过五关,斩六将(意思解释)
- 众喣山动(意思解释)
- 前瞻后顾(意思解释)
- 兵荒马乱(意思解释)
- 寿元无量(意思解释)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释)
- 花拳绣腿(意思解释)
- 飞檐走壁(意思解释)
- 海底捞月(意思解释)
- 偶一为之(意思解释)
- 祖传秘方(意思解释)
- 断香零玉(意思解释)
- 气吞牛斗(意思解释)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意思解释)
- 生拉硬扯(意思解释)
- 打情卖笑(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聪明反被聪明误(意思解释)
- 牵肠挂肚(意思解释)
- 雅俗共赏(意思解释)
- 有志竟成(意思解释)
※ 弘誓大愿的意思解释、弘誓大愿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歌功颂德 | 颂扬功绩和德行。现多含阿谀奉承的意思。功:功绩。德:德行。 |
| 杀人不眨眼 | 本来是禅宗用语。杀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形容嗜杀成性;极端的暴虐凶残。 |
| 阿谀奉承 |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
| 铁郭金城 | 比喻设防坚固的城池。 |
| 门当户对 | 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
| 鼠凭社贵 | 老鼠把窝做在土地庙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坏人仗势欺人。 |
| 兵无常势 |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
| 群龙无首 | 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行动。 |
| 成竹在胸 |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
| 惹事生非 |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
| 见危致命 | 见“见危授命”。 |
| 前脚后脚 | 比喻紧跟着。 |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 公子哥儿 |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
| 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
| 受益匪浅 |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
| 生知安行 |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 坐以待毙 |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 精明强干 |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
| 前赴后继 |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
| 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