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黼黻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出处《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例子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黻世不知。宋·陆游《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
基础信息
拼音huǒ lóng fǔ fú
注音ㄏㄨㄛˇ ㄌㄨㄥˊ ㄈㄨˇ ㄈㄨˊ
繁体火龍黼黻
感情火龙黼黻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作文等。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秋高气和(意思解释)
- 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解释)
- 苦思冥想(意思解释)
- 喟然长叹(意思解释)
- 仁义道德(意思解释)
- 爱才如渴(意思解释)
- 三长两短(意思解释)
- 快心满志(意思解释)
- 废书而叹(意思解释)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释)
- 稳操胜券(意思解释)
- 有权有势(意思解释)
- 衣锦还乡(意思解释)
- 饱食暖衣(意思解释)
- 刀耕火种(意思解释)
- 大开方便之门(意思解释)
- 室迩人遥(意思解释)
- 东施效颦(意思解释)
- 一窍不通(意思解释)
- 聪明才智(意思解释)
- 认贼作父(意思解释)
- 迷离惝恍(意思解释)
- 战不旋踵(意思解释)
- 止戈兴仁(意思解释)
- 头上末下(意思解释)
- 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解释)
- 去住两难(意思解释)
- 为所欲为(意思解释)
※ 火龙黼黻的意思解释、火龙黼黻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老马识途 |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
青山绿水 | 泛称美好山河。 |
心里有鬼 |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 |
草菅人命 | 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
惜指失掌 |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名重一时 |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 |
一哄而起 |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
直捣黄龙 | 直接捣毁敌人的巢穴。捣:捣毁;黄龙:黄龙府;金人腹地。现泛指敌人腹地。 |
满园春色 |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
汗马功劳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
切树倒根 | 比喻彻底。 |
臭名昭著 |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
偶语弃市 |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
风风雨雨 |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
霜露之悲 |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
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
面如土色 |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
势在必行 | 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
大起大落 |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
乱作一团 | 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
神经过敏 | ①症状名。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异常锐敏,神经衰弱患者大都有这种症状。②泛指多疑,好大惊小怪。 |
广开言路 | 尽量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 |
为万安计 | 为绝对安全着想。 |
钜学鸿生 | 学识渊博的人。 |
罪魁祸首 | 作恶犯罪的头子(魁、首:头目)。指坏事的根子。 |
跃然纸上 | 跃然:跳跃;活跃的样子。形容好像活的一样;跳跃在纸面上。 |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 移:迁移。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