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鼎拔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出处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例子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身怀举鼎拔山力,独占东吴数百城。(明 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
基础信息
拼音jǔ dǐng bá shān
注音ㄐㄨˇ ㄉ一ㄥˇ ㄅㄚˊ ㄕㄢ
繁体舉鼎拔山
感情举鼎拔山是中性词。
用法作定语、宾语;指力大气壮。
近义词拔山扛鼎
英语raise tripods and pull up mountains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劳燕分飞(意思解释)
- 一视同仁(意思解释)
- 疑邻盗斧(意思解释)
- 喟然长叹(意思解释)
- 一文不名(意思解释)
- 大失所望(意思解释)
- 进道若退(意思解释)
- 一寸光阴一寸金(意思解释)
- 永垂不朽(意思解释)
- 专心一志(意思解释)
- 孝子贤孙(意思解释)
- 令人满意(意思解释)
- 生公说法(意思解释)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意思解释)
- 打情卖笑(意思解释)
- 各行其是(意思解释)
- 离奇古怪(意思解释)
- 学而优则仕(意思解释)
- 依样画葫芦(意思解释)
- 尽诚竭节(意思解释)
- 男大当婚(意思解释)
- 饥不择食(意思解释)
- 子继父业(意思解释)
- 绵里藏针(意思解释)
- 绿林强盗(意思解释)
- 前仆后继(意思解释)
- 图穷匕见(意思解释)
- 逢人说项(意思解释)
※ 举鼎拔山的意思解释、举鼎拔山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怪诞不经 | 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
有约在先 | 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
损人不利己 |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
空谷传声 |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立即可以听到回声。比喻很快有所反响。 |
没里没外 |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祸国误民 |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
妻儿老少 | 见“妻儿老小”。 |
粗制滥造 |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
拔茅连茹 |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大开方便之门 | 给予极大的方便。 |
螓首蛾眉 |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三十三天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礼坏乐缺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
家破人亡 |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
信口开河 |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
快人快语 |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
坐怀不乱 |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
败德辱行 | 败坏道德和操守。 |
今古奇观 | 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
足不出门 | 同“足不出户”。 |
欢聚一堂 |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
脸黄肌瘦 | 脸色黄,肌体瘦。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
东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饱学之士 |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