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旦丕显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昧旦:天色未亮时;丕显:显扬,光大。天不亮就起床,思考如何光大自己的德业。形容为证勤劳辛苦。
出处《尚书·太甲》:“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例子唐·吴兢《贞观政要·奢纵》:“臣闻昧旦丕显,后世犹怠,作法于理,其弊犹乱。”
基础信息
拼音mèi dàn pī xiǎn
注音ㄇㄟˋ ㄉㄢˋ ㄆ一 ㄒ一ㄢˇ
繁体昧旦丕顯
感情昧旦丕显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流离琐尾(意思解释)
- 奉命惟谨(意思解释)
- 响答影随(意思解释)
- 门当户对(意思解释)
- 缘悭分浅(意思解释)
- 处之泰然(意思解释)
- 形神不全(意思解释)
- 说一不二(意思解释)
- 大包大揽(意思解释)
- 慌里慌张(意思解释)
- 神采奕奕(意思解释)
- 刀光剑影(意思解释)
- 大千世界(意思解释)
- 春冰虎尾(意思解释)
- 俭以养德(意思解释)
- 光前裕后(意思解释)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释)
- 将伯之呼(意思解释)
- 举直错枉(意思解释)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释)
- 欺人自欺(意思解释)
- 袅袅婷婷(意思解释)
- 踵武前贤(意思解释)
- 性命攸关(意思解释)
- 改恶向善(意思解释)
- 慢条斯理(意思解释)
- 迷迷糊糊(意思解释)
- 息兵罢战(意思解释)
※ 昧旦丕显的意思解释、昧旦丕显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武不善作 | 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 |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 |
| 定时炸弹 | 由计时器控制、能在预定时间自动引爆的炸弹。比喻潜伏的危机。 |
| 杯蛇幻影 | 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
| 齐头并进 | 几支队伍并行前进。也指几个事情同时展开。 |
| 年少无知 | 年纪小,不懂事。 |
| 辞简意足 | 简:简要;足:充实,完备。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 |
| 空费词说 |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
| 临危受命 |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
| 坏法乱纪 | 破坏法制和纪律。 |
| 流离转徙 |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
| 目不转睛 |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
| 进道若退 |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
| 衣锦还乡 |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
| 视死如归 |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 本末倒置 |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
| 众建贤才 | 建:建树;贤才:优秀的人才。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 |
| 倒裳索领 |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 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 读书种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 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 扪心自问 |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 粉墨登场 |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
| 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