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钟掩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掩耳:捂住耳朵。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晋书·宣帝纪》:“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
例子《通志·总序》:“后世众手修书,道傍筑室;掠人之文,窃钟掩耳。”
基础信息
拼音qiè zhōng yǎn ěr
注音ㄑ一ㄝˋ ㄓㄨㄥ 一ㄢˇ ㄦˇ
繁体竊鐘掩耳
感情窃钟掩耳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
近义词自欺欺人、掩耳盗铃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歌功颂德(意思解释)
- 万众一心(意思解释)
- 春风化雨(意思解释)
- 长夜之饮(意思解释)
- 旧地重游(意思解释)
- 繁文缛节(意思解释)
- 遁入空门(意思解释)
- 信以为真(意思解释)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释)
- 分路扬镳(意思解释)
- 异途同归(意思解释)
- 国泰民安(意思解释)
- 黄耳传书(意思解释)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释)
- 二三其意(意思解释)
- 轻重缓急(意思解释)
- 众所瞻望(意思解释)
- 叫苦不迭(意思解释)
- 竹篮打水一场空(意思解释)
- 薪尽火灭(意思解释)
- 过甚其词(意思解释)
- 人尽其才(意思解释)
- 改恶向善(意思解释)
- 争分夺秒(意思解释)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意思解释)
- 挥戈反日(意思解释)
- 声色狗马(意思解释)
- 同功一体(意思解释)
※ 窃钟掩耳的意思解释、窃钟掩耳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月明千里 |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
| 自拔来归 | 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
| 眼空一世 | 整个时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
| 默不做声 | 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 |
| 秋水伊人 |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
| 严刑峻法 |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
| 着手回春 | 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也比喻医术高明。 |
| 野心勃勃 | 野心:指攫取名利、地位、地盘等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野心很大。 |
| 陈言务去 |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
| 目不转睛 |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
| 遁入空门 |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
| 唯物主义 |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 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 十羊九牧 |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
| 自食其果 |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
| 民不畏死 |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
| 今是昨非 | 现在是对的;过去错了。 |
| 公才公望 |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 本末倒置 |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
| 百步穿杨 |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
| 指手划脚 |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
| 令人作呕 |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
| 歌舞升平 |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
| 天网恢恢 |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 |
| 空腹高心 |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
| 从天而降 | 天上掉下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