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公报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借公事报私怨。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
基础信息
拼音tuō gōng bào sī
注音ㄊㄨㄛ ㄍㄨㄥ ㄅㄠˋ ㄙ
繁体托公報私
感情托公报私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近义词公报私仇、官报私仇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识文断字(意思解释)
- 径情直遂(意思解释)
- 故家乔木(意思解释)
- 诛求无度(意思解释)
- 乐道好古(意思解释)
- 奇才异能(意思解释)
- 举善荐贤(意思解释)
- 言而无信(意思解释)
- 不攻自破(意思解释)
- 雄心壮志(意思解释)
- 视死如归(意思解释)
- 祖传秘方(意思解释)
- 螓首蛾眉(意思解释)
- 龙争虎斗(意思解释)
- 奇货可居(意思解释)
- 胜友如云(意思解释)
- 遗世绝俗(意思解释)
- 风情月意(意思解释)
- 举止娴雅(意思解释)
- 如痴如醉(意思解释)
- 尽诚竭节(意思解释)
- 短寿促命(意思解释)
- 胆大心小(意思解释)
- 前仆后继(意思解释)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思解释)
- 寥寥无几(意思解释)
- 色厉内荏(意思解释)
- 繁荣富强(意思解释)
※ 托公报私的意思解释、托公报私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
| 闻声相思 |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
| 物阜民安 | 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
| 聋者之歌 | 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 |
| 妇人醇酒 | 谓沉湎于酒色。语本《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数使反闲……公子(无忌)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者四岁,竟病酒卒。” |
| 浪费笔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
| 辞简意足 | 简:简要;足:充实,完备。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 |
| 神出鬼入 |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
| 促膝谈心 |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 吃不了兜着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
| 前脚后脚 | 比喻紧跟着。 |
| 燕雀安知鸿鹄志 |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
| 有目共睹 |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
| 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 打情卖笑 |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
| 闲情逸致 |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
| 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 忙不择价 |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 |
| 起死回生 |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
| 细水长流 |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
| 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
| 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
| 面授机宜 | 面:当面;授:教;传授;机宜:适应时机的对策、办法。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 |
| 豁然开朗 |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