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咎责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引咎自责”。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
例子《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虽古人有引咎责躬,因灾致惧,亦无以过此也。”
基础信息
拼音yǐn jiù zé gōng
注音一ㄣˇ ㄐ一ㄡˋ ㄗㄜˊ ㄍㄨㄥ
繁体引咎責躳
感情引咎责躬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有两下子(意思解释)
- 体恤入微(意思解释)
- 所作所为(意思解释)
- 不辱使命(意思解释)
- 望风扑影(意思解释)
- 一时一刻(意思解释)
- 纵横开合(意思解释)
- 德容言功(意思解释)
- 夜深人静(意思解释)
- 鼻青脸肿(意思解释)
- 惊鸿艳影(意思解释)
- 语短情长(意思解释)
- 风和日丽(意思解释)
- 急功近利(意思解释)
- 美人迟暮(意思解释)
- 唇枪舌剑(意思解释)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释)
- 粉墨登场(意思解释)
- 凡夫俗子(意思解释)
- 牵肠挂肚(意思解释)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意思解释)
- 绵里藏针(意思解释)
- 屡试不爽(意思解释)
- 气味相投(意思解释)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释)
- 别有用心(意思解释)
- 岁寒三友(意思解释)
- 坑坑洼洼(意思解释)
※ 引咎责躬的意思解释、引咎责躬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龙飞凤舞 | 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 |
| 有两下子 | 比喻有点本领。 |
| 逆道乱常 | 指违背道德纲常。 |
| 莫衷一是 |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
| 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 自我批评 |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 |
| 普天同庆 | 普:普遍;天:天下;庆:庆贺。普天下共同庆祝。 |
| 举重若轻 | 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 |
| 处实效功 | 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
| 拭目以待 | 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
| 当机立断 |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
| 屈指一算 |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
| 反老还童 | 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
| 败俗伤风 |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
| 吉光片羽 |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
| 死对头 |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 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 胡支扯叶 | 见“胡枝扯叶”。 |
| 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 无影无踪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 奋起直追 | 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 |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 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 在此存照 | 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
| 无所畏惧 |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
| 面授机宜 | 面:当面;授:教;传授;机宜:适应时机的对策、办法。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 |
| 惹是生非 |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