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处清 湘灵子《轩亭冤 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例子肃清日寇吾侪事,鹬蚌相争笑列侯。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之三
基础信息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
注音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ㄓㄥ
繁体鷸蜯相爭
感情鹬蚌相争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鹬蚌相危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迟疑不决(意思解释)
- 训练有素(意思解释)
- 物尽其用(意思解释)
- 蠢蠢欲动(意思解释)
- 山雨欲来风满楼(意思解释)
- 栋梁之材(意思解释)
- 争先恐后(意思解释)
- 材轻德薄(意思解释)
- 三长两短(意思解释)
- 半路出家(意思解释)
- 不攻自破(意思解释)
- 铺天盖地(意思解释)
- 供不应求(意思解释)
- 折臂三公(意思解释)
- 扶摇直上(意思解释)
- 鬼头鬼脑(意思解释)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释)
- 异途同归(意思解释)
- 文山会海(意思解释)
- 将伯之呼(意思解释)
- 无关紧要(意思解释)
- 口坠天花(意思解释)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释)
- 知往鉴今(意思解释)
- 牛骥同槽(意思解释)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意思解释)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解释)
- 天作之合(意思解释)
※ 鹬蚌相争的意思解释、鹬蚌相争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勤俭节约 | 指人勤于劳作而生活简单俭朴。 |
冠履倒置 |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
天王老子 | 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威的人。 |
用智铺谋 | 运用智力,设谋略。亦作“用计铺谋”。 |
章甫荐履 |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
论黄数白 | ①谓任意评论是非好坏。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极言财富之多。 |
一拥而上 |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
难以置信 | 不容易相信。 |
不僧不俗 |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
连编累牍 |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
止于至善 |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角巾素服 | |
过而能改 |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
有权有势 |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
发号施令 |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
牛刀小试 |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试验。比喻有大本领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
春光明媚 |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牛郎织女 | 牛郎织女是从牵牛星和织女星两个星名衍化而成的传统神话中的两个主角。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织造云锦;但跟牛郎结婚以后;就中断织锦;致使天帝震怒;责令分离;每年七夕准相会一次。现比喻夫妻长期分离。 |
知往鉴今 |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
绿林强盗 | 指山林的强盗。 |
轻重缓急 |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
汲汲顾影 |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进进出出 | 走进走出,穿进穿出。 |
无穷无尽 | 穷、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