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识礼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有文化,懂礼貌。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1回:“媳妇虽不敢说知书识礼,然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俗话,是从小儿听到大的。”
例子郭沫若《卓文君》第三幕:“文君,你是知书识礼的人,我万不想出你,替我卓门闹出这样伤风败俗的丑事!”
基础信息
拼音zhī shū shí lǐ
注音ㄓ ㄕㄨ ㄕˊ ㄌ一ˇ
繁体知書識禮
感情知书识礼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有修养。
近义词知书达礼、知书通礼、知书明理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拨云见日(意思解释)
- 老马识途(意思解释)
- 紫陌红尘(意思解释)
- 白日见鬼(意思解释)
- 仁义道德(意思解释)
- 结驷连骑(意思解释)
- 供不应求(意思解释)
- 困而不学(意思解释)
- 己溺己饥(意思解释)
- 视死如归(意思解释)
- 战天斗地(意思解释)
- 心旷神怡(意思解释)
- 纵横天下(意思解释)
- 之子于归(意思解释)
- 清风劲节(意思解释)
- 坐怀不乱(意思解释)
- 落落寡合(意思解释)
- 精明强干(意思解释)
- 拨乱济危(意思解释)
- 老牛舐犊(意思解释)
- 屦及剑及(意思解释)
- 无计可施(意思解释)
- 除恶务本(意思解释)
- 遥遥无期(意思解释)
- 近在咫尺(意思解释)
- 生气勃勃(意思解释)
- 英雄所见略同(意思解释)
- 一如既往(意思解释)
※ 知书识礼的意思解释、知书识礼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轮扁斫轮 | 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 |
| 裾马襟牛 |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
| 长江后浪推前浪 | 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
| 骨肉离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
| 刑期无刑 |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
| 炙手可热 | 炙: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
| 名重一时 |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 |
| 昂藏七尺 |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
| 海底捞月 |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
| 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 互通有无 |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
| 指手划脚 |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
| 室迩人遥 | 见“室迩人远”。 |
| 通今达古 | 同“通今博古”。 |
| 信口开河 |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
| 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 坑坑洼洼 | 形容物体表面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
| 欲速则不达 |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
| 神不知鬼不觉 |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 |
| 阿时趋俗 | 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
| 打开天窗说亮话 | 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
| 书不释手 |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
| 池鱼之殃 | 比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到的祸害。 |
| 凿壁偷光 |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
| 弊多利少 | 指弊端超过有利。 |
| 报雠雪恨 | 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 |
| 一清二楚 | 十分明白、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