谘经诹史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商讨、研究经史。
出处清·方苞《送王篛林南归序》:“至则解衣盘薄,谘经诹史,旁若无人。”
基础信息
拼音zī jīng zōu shǐ
注音ㄗ ㄐ一ㄥ ㄗㄡ ㄕˇ
繁体諮經諏史
感情谘经诹史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皆大欢喜(意思解释)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释)
- 水至清则无鱼(意思解释)
- 用智铺谋(意思解释)
- 扫地出门(意思解释)
- 枝对叶比(意思解释)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意思解释)
- 刻骨铭心(意思解释)
- 回光反照(意思解释)
- 穷乡僻壤(意思解释)
- 栋梁之材(意思解释)
- 拭目以待(意思解释)
- 今来古往(意思解释)
- 归十归一(意思解释)
- 之死靡二(意思解释)
- 离弦走板(意思解释)
- 隳肝沥胆(意思解释)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释)
- 祖传秘方(意思解释)
- 狭路相逢(意思解释)
- 婆婆妈妈(意思解释)
- 有血有肉(意思解释)
- 令人满意(意思解释)
- 不置可否(意思解释)
- 斗水活鳞(意思解释)
- 令人作呕(意思解释)
- 结缨伏剑(意思解释)
- 牛郎织女(意思解释)
※ 谘经诹史的意思解释、谘经诹史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不二法门 | 不二:唯一的;法门:修行的门径。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径。 |
刻骨铭心 | 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
志在千里 | 形容志向远大。 |
兵无常势 |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
闭关自守 |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
谠言直声 |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善游者溺 |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读书种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天下第一 |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
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卑鄙龌龊 |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绿林强盗 | 指山林的强盗。 |
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断章截句 |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
过门不入 |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
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
惴惴不安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薪尽火灭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
色厉内荏 |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
不问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凤友鸾交 | ①比喻有情男女结成的夫妇。②比喻男女间情投意合。 |
迷迷糊糊 | 使人混乱烦躁迷惑不清,使浑浊不清。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
风卷残云 | 大风把残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比喻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也用来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 |
泪眼愁眉 | 带泪的眼,发愁的眉。形容极为痛苦哀伤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