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蹈厉
发扬蹈厉 (發揚蹈厲 ) 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fā yáng dǎo lì,发扬蹈厉是褒义词。。。。

拼音读音
拼音fā yáng dǎo lì
怎么读
注音ㄈㄚ 一ㄤˊ ㄉㄠˇ ㄌ一ˋˊ
繁体發揚蹈厲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例子优游国域决行藏,搅海翻江惊天地。发扬蹈厉,功名万里。(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五十五回)
正音“发”,不能读作“fà”。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辨形“厉”,不能写作“历”。
近义词意气风发
反义词无精打采、委靡不振
英语vigorous and full of spirit(energetic)
※ 成语发扬蹈厉的拼音、发扬蹈厉怎么读由文学网成语大全提供。
在线汉字转拼音
※ 与(发扬蹈厉)相关的成语及拼音:
| 学贯中西 |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
| 人才济济 | 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济济:众多样子。 |
| 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 将计就计 |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 |
| 用心良苦 | 费劲心血 |
| 疙里疙瘩 | 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
| 兵无常势 |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
| 罪上加罪 | 指罪恶更为严重。 |
| 绘声绘影 |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 取之不尽 |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
| 超然绝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
| 妙语连珠 | 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
| 天作之合 |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
| 竹篮打水一场空 |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 |
| 昏聩无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 落荒而逃 |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
| 一偏之论 | 偏于一面的议论。 |
| 惩恶劝善 |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
| 虎头蛇尾 | 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
| 独占鳌头 | 鳌:传说中的大海龟、海鳖。旧时皇宫的殿门前台阶中间刻有飞龙及巨鳌的浮雕;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原指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
| 朽木死灰 |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
| 颜骨柳筋 | 见“颜筋柳骨”。 |
| 博采众长 | 博:广泛;采:采纳;长:长处;优势。广泛地吸取各家或各方面的优点、长处。 |
最近成语拼音查询:
更多成语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