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张公硕廷直息轩
[宋代]:释道潜
涪翁六蓺学,力可当万人。施州亦英特,文武备一身。
风味真颉颃,宛然喜相亲。诗坛尝屡战,妙誉倾缙绅。
涪翁往播迁,风义颇凋沦。施州奋不顾,伏腊赒且勤。
霜雪槁群木,凛然见松筠。施州归夜台,遗编照青春。
嗟我独不识,览卷徒悲辛。有子绍门户,飘飘气方振。
能文得父风,作语殊不陈。流源日疏凿,岂易量涯津。
结庐依通衢,隔墙闹蹄轮。颓然小轩上,息偃全天真。
男儿功名志,蠖屈终一申。谁能效急急,俛仰车马尘。
涪翁为子名,高意庶可循。
涪翁六蓺學,力可當萬人。施州亦英特,文武備一身。
風味真颉颃,宛然喜相親。詩壇嘗屢戰,妙譽傾缙紳。
涪翁往播遷,風義頗凋淪。施州奮不顧,伏臘赒且勤。
霜雪槁群木,凜然見松筠。施州歸夜台,遺編照青春。
嗟我獨不識,覽卷徒悲辛。有子紹門戶,飄飄氣方振。
能文得父風,作語殊不陳。流源日疏鑿,豈易量涯津。
結廬依通衢,隔牆鬧蹄輪。頹然小軒上,息偃全天真。
男兒功名志,蠖屈終一申。誰能效急急,俛仰車馬塵。
涪翁為子名,高意庶可循。
唐代·释道潜的简介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
...〔
► 释道潜的诗(388篇) 〕
宋代:
司马光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四合連山缭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宋代:
释宝昙
我自归帆急鼓催,君先一骑抗尘回。
谁知北海樽罍底,亲见东轩长老来。
我自歸帆急鼓催,君先一騎抗塵回。
誰知北海樽罍底,親見東軒長老來。
:
赵文漪
离火由来虚在中。万方多难独从容。金人十二何劳铸,偃武修文仗乃翁。
游六艺,列三公。童颜皓首傲炉峰。岁除弟子南荒到,好献屠苏酒一盅。
離火由來虛在中。萬方多難獨從容。金人十二何勞鑄,偃武修文仗乃翁。
遊六藝,列三公。童顔皓首傲爐峰。歲除弟子南荒到,好獻屠蘇酒一盅。
近现代:
夏承焘
梦中双桨横江渡。拍手呼鸥皆伴侣。东来免共蝮蛇游,昨夜犹惊玄鹤语。
思归引与闲居赋。读烂依然无写处。中年才解爱家山,无奈高楼风又雨。
夢中雙槳橫江渡。拍手呼鷗皆伴侶。東來免共蝮蛇遊,昨夜猶驚玄鶴語。
思歸引與閑居賦。讀爛依然無寫處。中年才解愛家山,無奈高樓風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