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白的诗 > 天台晓望

天台晓望

[唐代]:李白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景点 

天台晓望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台山邻近四明山,华丽清秀的山顶是百越国的最高峰。

赤城山红霞般的崖石迎入朱门,沧岛的明月喜欢栖息的山上的高楼。

登高望远,一直可以看到苍茫溟渤的大海。

天空中云彩如同大鹏的翅膀一样翻腾,苍海里巨大的鲸鱼随波逐浪。

巨浪追逐着旋风,汹涌澎湃,神仙和妖怪如电闪一样快速往来。

看到这奇异的景色,却找不到神仙的踪迹,学道的心思难以平静。

攀缘着树枝,采摘下通红的果实,烧起火热的丹炉炼出丹药,以脱胎换金骨。

如何才能身长羽毛,千秋万代,在蓬莱仙岛逍遥自在呢?

注释

①《台州府志》:天台山,在天台县北三里。自神迹石起,至华顶峰皆是,为一邑诸山之总称。按陶弘景《真诰》曰: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十道志》谓其顶对三辰,或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曰天台。《登真隐诀》曰:处五县中央,为余姚、句章、临海、天台、剡县也。顾野王《舆地志》云:天台山,一名桐柏山,众岳之最秀者也。徐灵府记云:天台山,与桐柏接而少异。《神邕山图》又采浮屠氏说,以为阎浮震旦国极东处,或又号灵越。孙绰赋所谓“托灵越以正基”是也。

②《宁波府志》:四明山,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为郡之镇山,由天台发脉向东北行一百三十里,涌为二百八十峰,周围八百余里,绵亘于宁之奉化、慈溪、鄞县,绍之余姚、上虞、嵊县,台之宁海诸境。上有方石,四面有穴如窗,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山。

③华顶峰,在天台县东北六十里,乃天台山第八重最高处,可观日月之出没,东望大海,弥漫无际。

④《太平寰宇记》: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六里。孙绰《天台山赋》:“赤城霞起以建标。”李善注:“支遁《天台山铭序》曰:往天台山,当由赤城为道径。孔灵符《会稽记》曰:赤城山,石色皆赤,状似云霞。《天台山图》曰:赤城山,天台之南门也。建标,立物以为表识也。”

⑤溟,渤海也,见 七卷注。

⑥大鹏、巨鳌,俱见一卷注。

⑦刘琨诗:“朱实陨劲气。”

⑧王逸《楚辞注》:“人得道,身生羽毛也。”

⑨梁简文帝诗:“千春谁与乐。”王勃诗,“芝廛光分野,蓬阙感规模。”

天台晓望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白赐金还山后,与杜甫高适分手以后,来四明山镜湖看望老朋友贺知章登临浙江天台山写下的,主要是描写浙江天台山的华顶山,华顶山状如莲花的花心,四周群山向而拱之、层层相裹、形似花瓢,李白登华顶山,挥毫写下了“天台晓望”的旷世诗作。以景托情。

天台晓望鉴赏

  此诗大约作于李白赐金还山后,与杜甫高适分手以后,来四明山镜湖看望老朋友贺知章,但此时贺老已经去世.

  此时李白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可以炼金丹了.当然,李白到天台山的次数很多,在26岁的时候就来过这里.但是从用词与修仙的愿望看,比较符合40多岁以后的事.

  从诗的情绪看是很高涨的,李白一上来就是四句对仗:接下来对证也不少: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等。可见天台山给李白的感觉是相当的好(如此看来,也有可能是初次到天台山的时候写的,次数去去多了,感觉应该会迟钝一些的).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 李白的诗(963篇)

猜你喜欢

西兴渡口雪

宋代苏泂

岸侧枯杨卧玉龙,卸残鳞甲趁天风。

明年更作垂垂绿,会率莺花入汉宫。

酬王十八见招

唐代武元衡

王昌家直在城东,落尽庭花昨夜风。
高兴不辞千日醉,随君走马向新丰。

燕堂诗

宋代蔡兹

世情日浇道情深,悔不林泉早脱簪。

一世简编胎后叶,百年香火奉先心。

钱江归舟

清代王泰偕

道出钱塘江,十里无顽壤。斗然怒潮来,激岸成滉瀁。

波势倏低昂,帆影随俯仰。蛟涎溅衣湿,鹢舟荡人晃。

青杏儿

姬翼

一气贯寥寥。冥混里、孰谓鹏蜩。千形万状随空化,乾坤运转,游尘野马,都在扶摇。

曳屣挈箪瓢。异玉食、肥马金镳。薰莸枭凤虽殊器,天钧一点,灵明不昧,各自逍遥。

挽徐吏部二首

宋代刘克庄

仰鑽无篚实,平进少梯媒。

一鹤竟归去,万牛难挽回。